1914年,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国内政局动荡之际,决定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,试图通过外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。然而,到了1917年,由于战场上的重大损失,罗曼诺夫王朝逐渐失去了民心,最终导致了沙俄的灭亡。
沙俄的覆灭不仅意味着政权的瓦解,也使得俄罗斯的广袤领土陷入了分裂。沙俄的疆域达到了2288万平方公里,许多曾被征服的地区并未完全同化。因此,沙俄一崩溃,边疆各地纷纷开始寻求独立。
尽管一战还未结束,沙俄已经提前“落幕”。德军在东部战场的压力突然消失,迅速转向西部战场,对协约国展开进攻。而与此同时,苏俄与德国签订了《布列斯特条约》,同意割让百万平方公里的西部领土,并赔偿德国62亿马克,换取俄国安全退出一战。这一决策引发了争议,许多人批评列宁没有预见到德国终究会战败,且放弃了本国领土。
然而,麻烦接踵而至。苏俄在国内局势尚未稳定时,协约国的军队已开始入侵俄国,他们从四面八方推进,企图消灭苏俄。在这一过程中,芬兰、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等原沙俄领土纷纷宣布独立。即便苏俄宣布不承认《布列斯特条约》,这些领土的独立事实依旧不可逆转。
展开剩余72%与此同时,苏俄面对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大反抗力量,不得不将精力集中在国内战争上,未能有效应对西部领土的丧失。协约国的侵略行动多方位展开,除了摩尔曼斯克、克里米亚等地的登陆外,还从外高加索、中亚和远东等地向俄国进攻。
尤其是在远东,苏俄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——日本。1918年4月,协约国部队登陆海参崴,其中英国、美国和日本的军队最为显著。尽管北洋政府派遣了军队协助撤侨,但在这些大国面前,北洋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。尤其是日本,他们的目标不仅限于海参崴,还通过满洲里进入西伯利亚,积极扩展其势力。
在此背景下,苏俄选择了间接应对策略,支持远东的俄国人建立“远东共和国”,并在背后悄悄进行游击战。然而,日本并未因此退缩,持续占领远东4年,直到1922年才撤离海参崴,并放弃了对西伯利亚的控制。
远东的历史,原本是中国的固有领土。自明朝永乐年间开始,中国就设立了奴儿干都司管理远东地区。清朝时期,远东更是中国的龙兴之地。1689年,清朝与沙俄签订了《尼布楚条约》,将远东地区划入中国势力范围。然而,1858年和1860年的《瑷珲条约》和《中俄北京条约》改变了这一状况,沙俄占领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将界线从外兴安岭推至黑龙江。黑龙江作为边界,使得两国之间的安全感大幅下降,从此远东地区变成了沙俄的领土。
沙俄覆灭后,苏俄继承了这一地区,依然牢牢控制着远东。然而,苏联时期,日本的威胁日益增加,尤其在战前,苏联在远东的军事部署使得日本不敢轻举妄动。二战期间,苏联与日本的冲突几乎不可避免,但苏联依旧保持了对远东的控制。
二战结束后,苏联在1945年对日本宣战,并迅速占领了东北地区。虽然这次行动有“摘桃子”之嫌,但苏联的胜利无疑加深了其在远东的控制地位。此时,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紧密,直到19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后,中国才有机会提出领土要求,但由于实力悬殊,这一要求未能得到实现。
无论是沙俄的覆灭还是苏联的解体,俄罗斯的东部疆域始终未变。海参崴仍是其海军重要基地,库页岛继续由其掌控,白令海峡的对面依然是阿拉斯加。俄罗斯自1860年起就占领了这些地区,至今已过去160多年。在俄罗斯看来,这片土地如同圣彼得堡那样,早已成为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发布于:天津市冠盈配资-炒股配资门户-机构配资开户-配资咨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