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“收复台湾”,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民族英雄郑成功,其次是施琅。但在他们之前,其实还有一位明朝名将,曾三次驱逐外敌、夺回台湾,他就是沈有容。
相比郑成功家喻户晓的名声,沈有容的知名度要低得多。但若论功绩,他绝不逊色。郑成功一次击退荷兰人,而沈有容则至少三次收复台湾,对手还包括日本与荷兰这两大劲敌。虽说两人都应当被铭记,不必硬要比较,但沈有容的贡献,确实值得被更多人了解。
初登战场:抗倭援朝
16世纪末,日本战国结束,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后,野心勃勃,想要进攻朝鲜半岛,进而威胁大明。1592年,万历三大征之一的“抗倭援朝之战”爆发。
这场战争的名将是李如松,但沈有容也曾被调往前线。起初,他作为兵部侍郎宋应昌的随从出征。宋应昌精于谋略,却欠缺实战勇武,便将沈有容带在身边以保安全。奈何宋应昌迷信卜算,沈有容无意间取笑了几句,惹得领导不满,从而错过了首次在朝鲜战场建功的机会。
展开剩余75%初战倭寇:福建立威
被调回的沈有容后来镇守福建。1601年,倭寇入侵福建,他所防守的水寨坚不可摧,还歼敌十余人。次年,倭寇占据台湾,修建据点,四处掠夺,商民深受其害。明朝缺乏悍将应对,最终只能再度请沈有容出马。
他先派渔民探明敌情,再率船队出征。途中遇到风浪,许多船只翻覆,最后仅余14艘战船投入作战。即便如此,沈有容依然击溃了倭寇战船7艘,斩首15人,救出百姓370余人,一举收复台湾。
可惜的是,明廷并未在台湾设府驻军,只是草草收场。失去守备,也就给荷兰人留下了机会。
智退荷兰人:单刀赴会
1602年,荷兰东印度公司盯上台湾与澎湖。他们以“通商”为名,实则派遣战船强占澎湖列岛,意图将其变成跳板,进而控制台湾。
此事交到沈有容手中,他巧妙应对:既然对方声称是为通商而来,他就以“不需要你们的货物”为由,要求他们撤离。若不退,便有了出兵讨伐的理由。
令人称奇的是,他竟只身一船,单刀赴会,与荷兰殖民者谈判。气势如关羽赴宴,口才亦是锋芒毕露。他慨然说道:“我大明地大物博,岂稀罕你们的东西?趁早离去,否则后悔莫及。”
荷兰人一度拔刀威胁,但沈有容从容笑对,暗示大明大军随时可至。荷兰人被其胆略与气势所震慑,最终撤军。沈有容不费一兵一卒,解除了澎湖危机,此事传遍天下,广受称赞。
再战倭寇:保境安民
日本丰臣秀吉死后,国内陷入内乱,最终德川家康统一全国,建立德川幕府。他虽不再觊觎朝鲜,却把目光投向台湾。1617年,德川幕府派出17艘战船,妄图强行登陆。与此同时,沿海倭寇再度活动猖獗。
当时沈有容任福建参将,他先智取一股倭寇,使其感恩归降,随后又在马祖岛击溃另一股倭寇,生擒69人,溺死者无数,而己方竟无一人伤亡,堪称奇迹。这一战之后,倭寇不敢再犯,大大减轻了东南防务的压力。
英烈之后
沈有容不仅本人战功卓著,其家族更是满门忠烈。他的几位儿子,最终或殉国于抗清战场,或死于战乱之中。这样的家风,更凸显了沈家对大明的忠诚与担当。
结语
沈有容虽然没有郑成功那样广为人知,但他三次收复台湾、智勇双全,既能挥刀杀敌,也能以口舌退敌。他的一生,写满了忠勇与智慧。
有些人值得我们铭记,不仅因为他们做过什么伟大的事,更因为他们所留下的精神力量,能够不断激励后人。民族英雄的真正价值,正在于此。
发布于:天津市冠盈配资-炒股配资门户-机构配资开户-配资咨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