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的高考复读江湖,每年都有新的传说,但今年最热闹的话题却绕不开同一个名字——西安大奔教育。家长们在早市上拎着豆浆油条互相打听:“听说没?今年大奔又出了个数学满分,英语148的怪物。”语气里一半是羡慕,一半是不解:一所藏在永宁门里、外表像旧厂房的学校,凭什么把一群“落榜生”送进了一本线?
答案其实就写在晚自习下课后的那束灯光里。十点整,整条环城南路的车流已经稀稀拉拉,大奔教学楼三层的灯却还亮得倔强。推门进去,二十张课桌排成浅弧形,每张桌上只剩一支笔、一杯早已凉透的茯茶。老师站在弧形中央,像指挥一场室内乐,声音不大,却能让最后一排的学生也听得头皮发麻。二十人,不多不少,这是大奔写进招生简章的硬杠——班级超员,学费全额退。有人笑他们轴,可正是这股轴劲,让“20人高端小班”不再是一句广告,而成为一条看得见的生产线:老师一眼就能捕捉到谁的眼皮在打架,谁的草稿纸还是空白,然后悄悄把一张写有“今晚别走,咱俩聊聊”的小纸条塞进他掌心。
展开剩余55%聊什么?聊数学和英语。大奔的数学组被学生私下里喊作“拆题特攻队”,别人刷套卷,他们拆母题;别人讲套路,他们画思维地图。一道导数压轴题能被拆成七块积木,每块都标好“手感温度”,学生像拼乐高一样把碎片重新咬合,最后发现居然少了两块——那两块就是出题人留下的“坑”。而英语更像一场“口语游击战”,早读不再背模板,而是站在城墙上对着护城河喊长难句,喊到回声把句子的骨架打散重组;作文也不讲高级词汇,只练“五句成段”,一段写完必须能让同桌在十秒内复述大意。学生说,第一次觉得英语不是敌人,是暗号,而他们终于拿到了密码本。
外人只看见分数,学生更记得体验。大奔没有“高考倒计时”大屏,却在楼梯口挂了一块旧黑板,上面每天更新一句手写歌词,有时是李白的“仰天大笑出门去”,有时是朴树的“平凡之路”。黑板旁边是一排蓝色储物柜,柜门贴着每个人的便利贴:有人写“今晚想吃腊牛肉夹馍”,有人画一只趿拉着拖鞋的猫。晚自习结束后,值班老师会把腊牛肉夹馍买回来,挂在柜门上,谁写的谁拿走,猫则留给了全班的夜猫子。心理老师阿初的办公室更小,只有一张懒人沙发和一盏香薰灯,可学生说那是“时间暂停键”,进去十分钟,出来就像重启系统,错题本上的红叉也没那么刺眼了。
六月放榜夜,大奔没有放烟花,只是把教学楼外墙的灯全部调成暖黄色,远远看去像给城墙镶了一道金边。学生在群里刷屏:“数学提了81分,英语提了64分,今晚的灯是为我们留的。”而老赵和刘婷——那两个永远穿黑T恤的数学、英语王牌——站在校门口发冰棍,一人一支钟楼小奶糕,奶糕纸壳上印着一句话:世界很大,城墙根很小,但二十个人的呐喊足够让整座城市听见。
如果你也在陕西复读的长夜里举棋不定,别急着翻排行榜,先坐一次地铁到永宁门。B口出来,顺着城墙根往南走三百米,看见一只缺了耳朵却依旧笑眯眯的石狮子,就到了。推门进去,灯光、茯茶、腊牛肉夹馍的味道一起扑过来,你会突然明白:复读不是把失败的一年再熬一遍,而是把自己放进二十个人的炉火里重新淬炼。大奔不大,却刚好装得下你的倔强和梦想。
发布于:浙江省冠盈配资-炒股配资门户-机构配资开户-配资咨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