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高宗赵构,就是那个害死岳飞的缺德皇帝,他在五十六岁时,主动将自己的皇位让了出来。
关键是赵构还没有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,他将皇位让给了一个赵家远亲。
提前让位放权乃是皇帝大忌,让位给一个外人更是忌上加忌,赵构不会不知道这些事,可他为何还要这么做?
赵家血脉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,赵氏的皇家血脉就分成了两部分,一部分是太祖赵匡胤的血脉,另一部分则是他弟弟太宗赵光义的血脉。
众所周知,“斧声烛影”事件后,赵匡胤暴毙而亡,作为最后一个出现在案发现场的人,赵光义不但没有成为嫌疑人,还成为了“钦定”的皇位继承人。
展开剩余90%这段历史的疑点实在太多,很难不让人产生怀疑,很多人都认为是赵光义杀了自己的哥哥,然后又通过矫诏坐上了皇位。
要不然赵匡胤没有任何理由要将皇位传给弟弟,他又不是没有儿子。
赵匡胤不仅有儿子,他的儿子还非常能干,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。
赵匡胤的长子赵德秀早夭,次子赵德昭一直被当作继承人培养,三子赵德林早夭,四子赵德芳健康长大。
《三侠五义》里那位“上打昏君,下打奸臣”的“八贤王”就是赵德芳。
既然有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存在,赵匡胤就不该将皇位让给弟弟,顶多是弟弟代劳一段时间。
但是,赵光义在上位之后,已经彻底沉浸在当皇帝的喜悦中了,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,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孙也当上皇帝,就必须想办法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除掉。
最终,赵德昭被逼到自刎,赵德芳二十三岁便“寝疾薨”,睡着睡着就死了,死得更是蹊跷。
赵德昭和赵德芳去世后,赵光义便可以稳坐龙椅了,达成目的后,赵光义便没有再深究。
可见赵光义没有彻底泯灭人性,因为他留下了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后人。
即便如此,赵匡胤一脉的赵氏子孙还是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权利,他们被赵光义一脉的子孙完全压制了。
宋太祖明明是赵匡胤,后来的皇帝却全都是赵光义的血脉。
被排挤赵匡胤一脉甚至都不能住在京城,他们只能去到别处生活,因此全国各地都有赵匡胤的血脉。
不过,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,靖康之难发生后,这些被迫离开开封城的赵氏子孙,却成为了延续赵氏血脉的希望……
作壁上观公元1127年,金人大举南下,直奔北宋都城而来。
昏庸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实在是昏庸,他们宁愿相信一个方士的“撒豆成兵”,也不愿意将一个直言进谏的将军留在身边。
当金军兵临城下时,“撒豆成兵”成了一个笑话,守城士兵跑得比百姓都快。
金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攻破了开封城,城中百姓遭了殃,皇宫中的皇家子弟比百姓还惨。
由于赵光义一脉的嫡系子孙都生活在开封城中,所以金军破城后,这些人一个都没能逃掉,全被金人抓到东北干苦力去了。
当然,只有男子才有资格干苦力,这些公主有她们该去的地方。
赵光义一脉本该就此断绝,但是金军的一个失误,让赵构侥幸逃过一劫。
公元1126年年初的时候,金人就已经来过一次开封了,当时有大将李纲镇守开封,金人久攻不下。
最后金人只能“退而求其次”,要求宋朝割地赔款,还要送质子到金营去。
虽然开封城还没有被攻破,但是宋钦宗心里那座城早已经破了,不管金人提出什么要求,他都会点头答应。
就算几人要他的儿女,他都不会有一丝犹豫,更别说金人只是要他“割地赔款”了。
至于遣送质子这件事,宋钦宗并没有派出自己的儿子,而是派出了宋徽宗的儿子。
虽然宋徽宗之前曾让位于宋钦宗,但是大敌当前,谁也不想当这个皇帝,因此宋钦宗还是尊宋徽宗为皇帝。
既然如此,送去的质子也应该是从宋徽宗的儿子里面选择。
于是,倒霉的赵构便成了“大宋弃子”,他将会和宰相张邦昌一起被送到金营当人质。
不过,赵构倒是很淡定,他到了金营之后,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,让金人开始怀疑他的身份。由于赵构的箭术很好,金人认为他可能是将门之后,并非皇室血脉,所以金人又提出让肃王赵枢来换走康王赵构。
既然金人已经开了金口,开封城里的两位皇帝自然会照做,赵构就这样躲过一劫。
送人质的事情解决后,割地赔款的又出了问题,这也导致金人在第二年就又来了。
金人再次南下,宋钦宗派出与金人打过交道的赵构前去议和,但是众人都以为赵构再去只是白白送死。
于是,赵构在一众官员的掩护下,并没有前往金营,而是去了相州。
赵构逃走后,金军和大宋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,于是他们再一次包围了开封城。
而此时赵构正在与两个“妥协派”官员作壁上观,他们手里虽然有兵马,但是却不愿去援助开封城,只想着跑路。
后来开封城被攻破,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抓走,手握兵马的赵构依然不为所动,他甚至趁乱自己称了帝,然后带着大部队开始向南逃窜。
这下知道岳飞为什么必须死了吧?
赵构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救回宋徽宗和宋钦宗,父母兄弟在他眼里都是浮云,民族大义在他眼里更是毫无意义。
断子绝孙赵构这无情无义无能无德的行为,令很多大臣都寒了心。
有人选择离开朝堂,不再为大宋效力,还有人觉得事情的关键是赵构,只要除掉赵构,一切都会变好的。
公元1129年,赵构遭遇了宋朝历史上唯一一场“兵变”——苗刘兵变,发动者是苗傅和刘正彦。
他们要求赵构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赵旉,但是赵旉当时只有两岁。
不久之后,各地将领前来勤王保驾,苗傅和刘正彦投降后被杀。
两岁的赵旉经历这样一场纷争后,也被吓得不轻,没过几天就夭折了。
这场兵变不但害死了赵构唯一的儿子,还害得他失去了生孩子的功能。
事到如今,赵光义一脉就只剩下赵构还活着了(在北边当俘虏的不算),本来还指望着赵构能将家族血脉发扬光大,结果却成了这样。
赵构知道,赵光义这一脉虽然绝了,但大宋皇位不能没有继承人,因此他只好从赵匡胤留下的赵家血脉中寻找下一位皇帝。
赵构派人找了十个年龄合适的孩子回来,在一番精挑细选之后,就剩下了两个,一胖一瘦。
本来赵构是打算留下那个胖的,但是在最终测验中,胖子暴露了本性,一脚踢飞了路过的小猫,这令赵构很是反感。
于是他选择了比较瘦的那个孩子,而这个孩子便是宋孝宗赵昚[shèn]。
别看赵眘是赵构一手带大的,他跟赵构可不一样。
赵眘与朝中权臣秦桧势不两立,是他站出来破坏了秦桧想让儿子秦熺继承其位的计划。
赵构想保秦桧,赵眘想杀秦桧,两人的政见极难统一,矛盾也在与日俱增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赵构在慢慢老去,赵眘在飞快长大。
赵构五十五岁那年,老对手金兀术的侄子完颜亮大举南下,战事再起。
赵构这才发现,当今天下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了,自己也是时候该让位了。
关键是如果他不肯主动让位,赵眘可就要来帮他让位了……
发布于:山东省冠盈配资-炒股配资门户-机构配资开户-配资咨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